01
前一段时间去一个朋友家玩,我到的时候孩子正坐在客厅里玩玩具。“乐乐把玩具收起来。家来客人了。”孩子眨巴眨巴双眼看着母亲,说道:“母亲,我收玩具你给我买棒棒糖怎么样?”“好!那你快把玩具收起来!”孩子听到一定回答后立刻开始整理起了玩具。
“你把作业做完了,做什么都行!”
“你先把这个吃了,我就带你去玩碰碰车!”
“不把你的玩具整理好,今天就没睡前故事了。”
如此的场景是否感觉很了解呢?大家是否常常就是和孩子如此进行条件式的谈判呢?但如此的条件交换真的对孩子成长有利吗?明显不是的,大家这种条件交换的哄儿方法虽然能立马见效,但弊病不小:
最大的问题就是模糊了孩子的是非观,让孩子以为只须通过条件的交换就能做任何事。第二就是抹杀了孩子本身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内在探索成长的动力,转化为用条件交换进行的成长模式,如此被条件交换侵蚀的孩子,难道不可怕吗?
大家真的能给予孩子的不是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条件,而是给孩子划了解底线了解自我管理,这才是孩子成长的健康的道路!
02
婴幼儿教育节目《超级保姆》中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在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把我们的袜子脱掉把脚放在冰凉的地板上或者用撒泼打滚的方法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总是不少爸爸妈妈被孩子如此威胁的行为激怒或者是不了解如何解决,甚至只能跟孩子一步步谈条件。
我感觉这是一件可怕而且悲哀的事情,这也是作为父母的大家要深思自己是怎么样和孩子谈条件让他知道了如此来做的?
大家可以想象,假如这个时候大家没准时纠正大家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这种习惯,孩子到青春期到成年之后他还会以更激烈的方法去和你谈条件。
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学家,他总在不自觉中将大家爸爸妈妈的死穴牢牢学会在手上,可可以用爸爸妈妈内心最柔弱的点来谈条件获得他想要的所有。而这所有之始,可能正是大家和孩子谈条件的教育方法。
条件交换的成长的道路,把成长看作是一件没任何感情的物品,而孩子真的的成长是携带爱的流动的,作为爸爸妈妈的大家只有让孩子了解底线,才是给孩子的成长树立起一道防护的长廊!
03
“你为何不相信你母亲?”
“她就喜欢开空头支票,说我总分达到多少以上就带我去玩,结果公司要加班;说我考级考过就给我奖励,结果等一下再等一下;这不再计较有一次难得达成了诺言给我买了我喜欢的滑板却嫌弃我都没用过,这是她拿条件和我换的凭什么错的都是我……”
咨询室里孩子的回答让我深思。
大家是否完全不可以和孩子讲条件?好像更不是这样。作为爸爸妈妈的大家即便有时和孩子讲条件也要划了解大家的底线,让孩子了解不是在做条件交换,条件只不过一个外在机制,更要紧的是孩子内心的动力和动机。
所以大家对待与孩子讲条件的问题不可以只不过简单的当做一种办法,第二一旦形成诺言要言出必行准时支持鼓励孩子,更不可以以条件为威胁隐形责备孩子,只有父母自己认识到要给孩子划了解底线是非常重要的事,孩子才能顺着这个方向标成长。
当然,这可能非常难,也正是由于难并且困难做到,大家才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我们的家庭教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