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过去有人说“婴幼儿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条自我修正的过程。”那样在这条婴幼儿教育路上,你是第几层的爸爸妈妈呢?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可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最不可取的行为,莫过于包办所有了。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机会。没体验,何来真的的智慧?何谈成长、成熟、成功?
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办法》中说:“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生活必不可少的,幸福的道路并无捷径。但大家对于别人的困难一般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帮助他们。”也就是说当大家有能力帮助他们的时候,应任凭他们自己去突破挑战。这听起来好像不合常理,但大家需要抑制那种自然反应,让孩子们保有挣扎的权利。
下面这几种行为,都是身边最容易见到的。看一看,你是第几层次的父母?
第一层次:父母舍得给孩子烧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层次:父母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层次:父母开始考虑教育的目的问题——我到底想要一个哪种孩子?一旦目的可以明确地确定,父母就困难让人裹挟着,沉迷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层次:父母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他们不再停留在“没方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缘由,积极进行干涉和矫正。
第五层次: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而提高和健全自己,由于他们了解,“你是哪个”比需要孩子“成为哪个”更要紧,所有家庭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最高层次:爸爸妈妈真的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发现“我是哪个”比“成为哪个”更要紧,爸爸妈妈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的的自己。